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法律

加速工业互联网驱动产业链创新

会计 来源:中评网      时间:2023-08-22 09:16:44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产业链创新强,实体经济才能强。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当前全球经济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企业竞争上升为产业链竞争,而产业链供应链正加速重构与调整,呈现出本地化、短链化、数字化、绿色化等新特征新趋向,为中国产业链创新与安全韧性提出了更多要求和挑战。

南方日报发表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曹佳斌文章表示,“断链”“断供”风险表明制约中国产业链现代化的核心短板是产业创新能力较弱。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过工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对人、机、物全面连接,推动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深度变革与创新,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创新链全面连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实融合的关键底座和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核心引擎。

产业链创新范式呈现三大新趋势

文章介绍,产业链创新是指作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紧密合作,以市场为导向,共同参与产业链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研究开发,通过知识共享和技术关联,加快技术转移、扩散、重组与融合,通过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和技术研发风险,全面提高产业链创新竞争力。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产业链日益开放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产业链创新要素(尤其是技术和数据要素)呈现更强的系统性、协同性与融合性,创新过程具有知识可共享、主体可互联、流程可追溯性等技术特征。较以往的创新范式相比,数字时代的产业链创新范式具有以下新趋势。

一是需求导向愈加明显。现代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重塑现代产业组织结构和创新模式。研究与开发、生产与制造、营销与服务逐渐趋于一体化和融合化,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反馈互动与距离缩短深刻改变了传统产业链的垂直分工体系与线性创新模式,且以消费者需求为起点与终点。尤其伴随消费意识的个性化与特色化,终端产品与消费者体验深度交互,越来越多的生产过程需要在更早期融入消费者信息及服务,而这种消费者全程参与的模式将从根本上颠覆传统工业生产的创新导向。

二是网络效应愈加明显。当前,现代产业功能、形态、组织方式以及商业模式正发生重大变革,产业链组织形态下的企业不再单纯依靠内部创新资源和能力“单打独斗”,而是在产业融合与科技创新催化下,突破传统技术创新的“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开展跨越技术、组织和地理边界的知识捕获、转移扩散和融合应用,形成协同研发创新合力。区别于以往一般通用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式协作网络下,产业链技术创新过程由线性、序列式转向集成性、网络型创新,知识溢出效应由“链式”向“网式”转变,大大缩短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和产业间的技术距离,加速推动产业链各环节产业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产生。

三是效率与安全兼顾愈加明显。产业链安全事关国计民生,能够为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当前全球经济活动已经形成了极为复杂、互为嵌套的研发创新、生产、供应与贸易网络体系。在相互依赖的全球经贸与创新体系中,要实现本国的产业安全,就需要强大的产业链掌控力。近年来,逆全球化、新冠疫情、地缘政治等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对中国产业链创新构成重要挑战。由此,微观层面企业更加重视供应链的稳定可控,以及构建自主可控的创新生态;宏观上各国政府强调产业链的安全韧性,不仅从效率也从安全的角度看待产业的竞争力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分工与合作。

工业互联网全面提升产业链创新效能

文章分析,工业互联网通过工业软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将行业原理、基础工艺、业务流程、专家经验等共性知识代码化、组件化和模型化促进工业知识的复用、共享和价值再造,变革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方法论,也是构建全产业链创新体系、提升创新效能的关键底座和核心引擎。

工业互联网推动产业链创新需求个性化。工业互联网是以客户价值为中心、数据驱动生产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一方面,发挥供需枢纽功能,即依托新一代数字技术对中间和终端个性化、结构化、趋势化需求进行敏锐捕捉和及时响应,让客户广泛、实时地参与研发生产和价值创造全过程,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制造;另一方面,柔性化生产。工业互联网通过重排、重复利用、更新系统组态的方式,促使生产系统从“刚性”逐步转为“柔性”,及时响应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在满足生产系统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动态配置效率外,极限降低范围经济成本。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